
1939年3月,山东德州陵县的战火突如其来,约有一千多名日军猛烈进攻,试图快速占领陵县。八路军115师第五支队的战士们在陵县周边的防线早已设立防御工事,并在此与日军激战。八路军以严明的纪律著称,尽管战士们风餐露宿,始终坚守不入住任何当地百姓的家中,每当激烈的战斗结束后,他们便蜷缩在泥土堆砌的战壕中休息,未曾给百姓添任何麻烦。
虽然已是春季,然而当地的气温依然寒冷,尤其是昼夜温差较大。八路军本就装备不足,面对日军的进攻压力倍增,士兵们一连数日未得休息,这种情况下继续作战,形势变得愈加严峻。百姓们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纷纷劝说八路军休整片刻,然而,八路军的将士们始终坚决不肯让步,宁可在战场上坚持,也不愿麻烦老百姓。
在这紧急时刻,大宗家村的村民们决定前往寻找当地的大地主宗子敬,请他出面协调,看看能否让八路军暂时休整。宗子敬是个当地的地主,土地广阔,尤其重视自己那片围起的大院。他的这个院子,不仅规模宏大,修筑得也相当坚固,墙体由大块石料与水泥砌成,足以抵挡炮火。院内四角还修建了角楼,每日有人守卫,百姓一般难以靠近。院门上悬挂着“宗家大院”四个字,虽然宗子敬意在彰显家族的财富与权势,但当地百姓更习惯称其为“保险院”,因为大家心里清楚,这座院子是宗子敬为保卫自己的土地和农作物而设立的防线。
展开剩余80%尽管宗子敬是地主,但由于他性格开明,与乡民关系较好,百姓们并不反感他,反而对他有几分信任。正是基于这种信任,百姓们在无计可施之下,才决定请求宗子敬的帮助,希望他能劝说八路军进村休整,以减轻部队的压力。
宗子敬带着村民们的请求,亲自找到了第五支队的领导,阐明了来意。他表示,首先,八路军的作战环境非常艰苦,连日作战下,士兵们几乎没有得到片刻的休息,继续这样下去,战斗力必然会减弱;其次,百姓们已经多次提出请求,尽管八路军纪律严明,但也应当考虑到军民关系,最后决定接受百姓的好意,进入大院稍作休整。
然而,在八路军进入宗家大院之前,日军的小股部队已悄悄对大院发起了进攻。所幸,宗子敬手下有一支武装力量,他凭借大院坚固的防线,成功抵挡住了日军的进攻。随着八路军300多名战士进入大院后,防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,日军的攻势在短时间内被遏制住。
尽管如此,日军在陵县外围的压力并未减轻,战场很快转移到大宗家村周围。村民们纷纷撤入大院,八路军也在院内布置了防御阵地,然而日军很快将大院团团围住,约1200名日军包围了整个大院。
面对这种情形,八路军唯一能做的就是依托坚固的院墙死守。令人赞叹的是,宗家大院的墙壁真是难以攻破,日军的炮火毫无效果,步兵进攻也屡屡遭遇失败。在八路军机枪火力点的覆盖下,日军的进攻一度停滞不前。但即便如此,日军凭借着装备精良和兵力优势,依然给八路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。
在这个关键时刻,宗子敬亲自带着自己的武装力量登上了院墙,尽管他已年逾七十,但依然毫不犹豫地拿起了武器,亲自指挥抵抗,英勇的举动令八路军的士气大振。更让人惊讶的是,宗子敬的孙女也不甘示弱,带着枪紧随其后,她的枪法精湛,甚至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对射。这一幕令当地百姓深受鼓舞,大家自发地组织了后勤支援,运输食物给战士们,保证了城防的物资供应,日军的攻势逐渐减弱。
虽然日军的进攻减缓,但他们并未放弃包围,反而开始采取持久战术,希望通过消耗战拖垮我方。然而,八路军将士却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,每一次的反击都充满了全力,这使得我军的弹药迅速消耗殆尽。原来,日军通过延缓进攻的方式,试图通过消耗我方的弹药,将我军逼入绝境。由于大院被完全包围,外界补给渠道已经中断,八路军的弹药补给陷入困境,若没有及时获得补充,坚守下去将变得异常困难。
正当情况危急时,宗子敬再次挺身而出,他带领我军干部来到自己的地窖。打开地窖的大门,顿时一片光亮映入眼帘,地窖里整整堆放了十余箱弹药,足够支撑八路军继续抵抗。得到了弹药支持,八路军的战斗力恢复了,日军误以为我军已经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,未曾料到我军一旦补充弹药便如猛虎复生。
次日,日军再次发起全面进攻,却遭遇了我军的猛烈反击。八路军的火力全开,日军的步兵冲锋被迅速击溃,500多名日军士兵被击毙,甚至指挥官也被打死。这一战,日军的攻势终于被彻底遏制,虽然包围依旧存在,但他们已无法再对大院发起有效的进攻。
尽管日军暂时失去进攻能力,但增援部队很快将到达。面对日军可能的再次进攻,八路军干部意识到必须尽快突破包围。在得到了休整和弹药补给后,我军的战斗力恢复得非常迅速,经过紧急策划,八路军决定迅速突围,带领当地百姓顺利脱离困境,为陵县百姓的安全撤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
发布于:天津市涌融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